在全球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 逼员工自动离职的“软裁员”现象增多
最近一段时间,在全球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,一些企业又陆续祭出了“裁员”的法宝。不过,《劳动合同法》颁布实施几年来,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受到的保护程度日益增加。慑于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威力,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去走直接裁员的艰苦道路,而是利用一些手段让员工自己辞职,以达到降低人员成本的目的。最近,有媒体报道,为应对经济衰退,多家知名日企设“无聊办公室”来逼员工自动离职。此外,世界500强企业百安居在华被指变相裁员,有的员工只发373元工资。这种“软裁员”手段引起员工的极大不满。 记者 李琼
设“无聊办公室”
实为变相裁员
据媒体报道,日本企业一直以来秉承“终身雇用”价值观,再加上法律的约束,裁员阻力巨大。为应对经济衰退,多家知名日企设“无聊办公室”,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“驱逐屋”。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报纸、上网,然后在下班时写份报告详述一天的活动。批评者称,“无聊办公室”的目的无非是让员工感到无聊、质疑自己的存在价值,使员工最终因羞愧和厌烦而自动离职。据悉,51岁的日本工人山谷秀策在索尼公司已经工作了32年。索尼公司之所以打发他去那间小办公室,是因为没法解雇他。之前,他在索尼工厂制作录像带和磁带。但是随着科技发展,录像带和磁带逐渐被淘汰。2010年底,索尼提出让山谷秀策提前退休,被他拒绝。按照《日本劳动法》的规定,他有权决定是否提前退休。山谷说:“我绝对不会离开的。公司不应该这么做,这太不人道了。”
针对员工口中的“无聊办公室”,索尼反驳称小办公室是公司的“职业规划室”。索尼公司称,“让员工待在里面没有任何不妥。我们会为这些员工的职业规划给予建议,以便他们在索尼集团内部或是其他公司找到新工作。此外,在他们进入‘职业规划室’前,公司为他们提供了提前退休计划,公司提出的遣散费相当于他们54个月的工资。”其实,不只是索尼公司,日本多家企业如松下、东芝、NEC等大公司都设置了类似办公室,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实现裁员计划。
最具杀伤力软裁员:降薪、换岗、换工作地点
某知名人力资源网站相关调查显示,受访的2173位被裁人员中,四成员工定义自己被变相裁员。被列为最具杀伤力“软裁员”手段前三位的为降薪、换岗和换工作地点。其他手段包括提高业绩指标、部门撤并、无薪长假等。而工作3~7年、在企业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和初级经理的员工最容易成为“软裁员”的对象。
有人形象地把“硬裁员”叫做“扔出去”,那么“软裁员”便是“挂起来”。“硬裁员”主要特点是“快”,而现在“挂起来”的“软裁员”,其最大特点是“省”。对企业来说,“硬裁员”受到的法律和经济约束多,“软裁员”则不然,这是目前一些企业实施“软裁员”的最大动机。“软裁员”现象增多与企业经营遭遇困难有很大关系,一些企业并非故意跟员工过不去,而是企业效益不好。尽管“软裁员”能为个别企业带来一时的利益,但业内人士认为,这将引发相关法律风险、雇主品牌受损,丧失员工信任度和工作积极性。在韬睿惠悦人力资本专家江为加看来,在裁员过程中,如果没有做好预期管理、员工沟通和变革管理,留任员工会很容易产生猜忌、忧虑、抱怨等信任丢失的情况。这容易使企业陷入一边裁员一边流失核心人才的恶性循环,雇主品牌因此受到影响。
其实,对于正常的裁员,很多人的心态已经改变,不像过去听到“下岗”犹如灭顶之灾。当然,有整理心情重新上路的,也有心中愤懑的。无论如何,面对裁员要认清形势,给自己软着陆,重新定位,为了生活、生存,还是要重新振作起来。同时,企业也应尊重员工,裁员也要给员工一个准备的过程。
维权利器:可利用《劳动合同》来保护自己
面对企业使出“软裁员”的杀手锏,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该怎样维权?法律专家建议员工在维权时,可以从程序的合法性和涉及裁员人员的规模等方面着手,依法对软裁员的“裁员实质”举证,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。对于调动工作岗位、地点的行为,职场人士应该学会利用《劳动合同》来保护自己,在《劳动合同》中明确约定工作岗位、工作职位、工作内容、工作地点、工作时间以及工资。只要劳动者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,用人单位强行推行这些手段,他们就会陷于违约的境地,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,借助行政力量迫使用人单位纠正违约行为。
对于那些骗说写辞职信就能拿补偿的说法千万不能信,如果一定要写,就要写明辞职的原因,如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、未按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或劳动保护等,万一产生纠纷,这些都可以成为以后的证据。
来源: 广州日报